时间过得很快,孩子似乎见风就长,原本只有姚明珠手掌加手臂长的孩子,一个月的时间就长了十来厘米。姚明珠也正出了月子。洗漱干净后第一次出来门。
外面的天气已经转凉,眼看没两个月就要过春节,孩子又小,姚明珠打算明年开春后去上班。
奶奶和父母都同意了姚明珠的决定,于是抽了半天去建筑院请了家,然后专心地在家带孩子。
秦小梅带了一个半月就有些呆不住了,挂念老田不说,也是不喜欢这边干燥的气候,看到姚明珠身体恢复得不错,于是就坐火车回了老家。
因为姚明珠今年不准备回家,爷爷奶奶来回奔波也辛苦,于是姚耀荣和秦云芳决定在京都过节。
这一个春节,是姚家一家四代在京都过的第一个春节。姚明珠带着一家人拍了全家福。
大年三十晚上,京都广场有灯火会,听说不仅要放烟花,还有各种慰问表演和电影。
田心吵着要去,姚明珠一家,穿着厚厚实实的棉衣也跟着去了京都广场。
广场上人山人海,主席的头像挂在城门上,大伙笑着欢呼着跟主席一起过春节。
钟声响起后,各种表演开始出现,踩高跷,狮子跳舞,马马车,脸谱等等好玩的节目在广场各个角绽放。
田心玩得无比兴奋,惹得姚耀荣跟秦云芳一直在后面追着,累得气踹嘘嘘。
姚明珠则带着爷爷奶奶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看台上的表演。怀里的儿子睡得很香甜,时不时看一眼远处嬉戏奔跑的女儿和父母,姚明珠想着,要是兆明哥此时在,那该多好啊。
“二嫂?”一声惊喜的声音传来,姚明珠觉得有些熟悉,随声望去,看到穿着一身红色袄子的昭华,顿时有些激动地站起来,“昭华,昭华。”
田昭华梳着两个小辫子,脸上擦了粉,脸嘟嘟粉红粉红的煞是可爱,在灯光下显得晶莹粉嫩,看到姚明珠,自己跑来过来,
“昭华,你怎么在这里?”姚明珠有些高兴地上前问。
“我们团来京都广场演出的。”田昭华激动的说着,然后看到姚奶奶和姚爷爷,连忙跟俩老打着招呼。而后刚想跟姚明珠说话,询问田心,却忽然看到姚明珠宽大的衣服里还有个东西,走进以后才发现是个孩子,顿时长大了嘴,“这,这是……?”
姚明珠立刻高兴地道,“这是你侄儿,贝贝。”
“你什么时候怀孕的?”田昭华满是吃惊,心里却想着,自己二哥出国快一年了吧,嫂子咋怀孕的?只是这个念头刚冒出来,田昭华就立刻甩掉,二哥二嫂青梅竹马一起长大,二嫂怎么也不会背叛二哥。何况二嫂见到自己还这么高兴地介绍。自己这是抽了吧,竟然冒出了这个念头。
说到怀孕的时候,姚明珠有些不好意思,那晚的疯狂还清晰地记在脑海中,诺诺地回应了一句,“就是你二哥走后三个月才发现的,贝贝现在已经两个多月了。”
田昭华想看下侄儿,但这外面天气还挺冷的,想想作罢,反正自己在京都有一段时间,到时候去二嫂家里看,于是问道,“二嫂,你住在哪里,我抽空了去看你。”
“在人民公安大学里的家属楼。你要待多久?都是演出么?”
“恩。我们会……。”田昭华刚说,就被远处一个声音打断。
“昭华,昭华,你在哪里,快快过来呀,老师要我们集合了。我们要走了。”
田昭华回头看了眼,转身对姚明珠道,“二嫂,我先走了,等我抽空来看你和田心还有侄儿。”
“好的。注意安全。”姚明珠叮嘱道。
“好的二嫂。”说着,田昭华转身就离开了。
秦云芳带着田心走了回来,远远地走到姚明珠身边,问,“田家老四怎么在这里?”
“来这边演出的。”
“小姑姑?刚才是小姑姑?”田心激动起来,拉着姚明珠的手追问,“妈妈,小姑在哪了?”
“你小姑有事已经走了。”
“啊?刚才你怎么不叫我啊?”田心很喜欢田昭华,姑姑唱歌好好听,田心最喜欢听她唱歌了。
“你小姑姑说有空就会到我们家来看你的。姚明珠见小丫头不高兴,连忙安抚。
“真的么?什么时候?”田心连忙追问。
“这个就不知道了。”姚明珠摊手,“对了,咱们回家吧,祖奶奶,祖爷爷有些累了。”外面的天气也有些冷,小孩子活动着还好,爷爷奶奶却估计不行。
只是下一刻,姚奶奶却拆了姚明珠的台,“不累,不累。心儿想玩么,想玩我们就等你。”
田心却是个懂事的姑娘,看了花白头发,岣嵝了背的祖奶奶,连连摇头,“我有些累了,想回家。”
姚奶奶心里非常欣慰,伸手摸了摸田心的头,“好吧,心儿累了,咱们就回家。”
一行人于是坐车回了家属楼。
过年后,姚爷爷就着手买房子的事情。
经过人介绍,姚家人看中了一个带后花园的独栋四合院。这个四合院的主人以前被下放到了农村,孩子随前几年的知识青年下乡了。院子的主人在农村去世,孩子也在农村娶妻生子。
前几年平反后,房子归还给了这家主人的孩子。这孩子在农村当着村委书记,一家人过得挺好,这套房子就像处理掉。要整栋一起卖掉。价格不便宜,五千块钱。
姚爷爷以前在京都有房子的,为了陪家人,把户口迁到了姚家村,房子也卖掉了。只是没想到如今房子涨得这么快,当初五百块钱卖掉,如今这房子竟然要五千,翻了十倍。一时间姚爷爷有些微囧。
姚奶奶也非常喜欢这个院子的后家园,何况这院子离京都人民广场不到三公里,离这边的大学也近,一公里,想着却是是个好地方。
于是跟家里人商量,从地窖里拿东西出来抵。
“奶奶,地窖东西虽然是古董,可人家不一定识货啊。”
“那就拿金条吧。”姚奶奶道。
姚明珠咽了咽口水问,“奶奶,有多少金条?”
“那时战乱,我带你父亲回乡,带的不动,只拿了十个一斤的金条和10个十斤的金砖。不过还有些金瓜子和金花生,具体没有算。”姚奶奶语气很平淡。
姚明珠和其他人却听得大惊失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