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5节(1 / 2)

痴宠令 雨师螺 2175 字 2个月前

现在,闻府好容易又起来了,冯家这又上门来送闺女,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当真以为他们郡王府是个好接盘的。

“让人看着点冯家,一旦他们有什么动静,都给我直接扼杀在摇篮里,不要让他们到我面前碍眼。”

“是,主子。”

*

院试过后,京城中各大世家准备的秋弥队伍,便在乾泰帝的安排下,浩浩荡荡地离开了京城。

乾泰帝用来秋弥的地点,距离京城并没有多远,前后只有一天的路程,位于京城郊外的一片皇家围场之中。

沈精羽坐在马车上,与沈母坐在一起,偶尔掀开车帘往窗外瞧瞧。

沈母看她坐不住的模样,好笑道:“怎么这就坐不住了,还得有半天呢。”

沈精羽嘿嘿地笑了两声:“就是好奇,娘您也不想想女儿这自从到了京城以后,都装了多长时间的闺秀了,现在难得能一展身手,可不是就好奇嘛。”

“哦?”沈母对于她的装可怜却不置可否。“装闺秀的方法,就是在大庭广众下扇了张家小子一个耳光?那你这装得确实还挺到位。”

沈精羽:……

“让我说,你和二房的那几个小丫头自从回来以后,就是一层大家闺秀的皮贴在身上摇摇欲坠,但实际但凡观察得仔细些的,早就露馅了。”

沈精羽想想沈云嘉几个在云安食肆和牡丹花楼外的英姿,又想想据闻她们和钱家姑娘一骂成名的伟大事迹,发现自己也提不出多少底气来为她们挽回。

当初在苏麻山上时,不仅沈云昭几个被关了紧闭,在院子中抄了几天的佛经,就连钱乐茵等人也是回去之后,也转头被关起来抄了小半个月的佛经,算勉强打平。

也不知这次的秋弥还会不会遇到她们几个憨货。

“对了,你看约丫头怎么样?”

沈悦现在改名为沈云约,由于她今年也已满了十二,所以这次出来秋弥,府中也将她加在了秋弥名单之列。

沈府中的姑娘,一向都是金钗之年以下的女童们由几个女师傅轮番教导,金钗之年以上、能够出门交际的,则是跟随府中管事学习管家理事、算盘看账等事宜。

沈云约由于年纪已大,欠得也多,最近一段时间正跟在金钗之年以下的女童们一起习字,了解琴棋书画。

“学习方面挺刻苦,虽然暂时还看不出什么成效。”毕竟上手太晚。

“性格方面是真没什么主见,出了门都有些不敢抬脸。”这些与她的成长环境有关。

“不过脸长得是真好看。”

虽然她感觉自己长得也好看,但是,面对一张与自己完全不同风格的脸,偶尔还是会看呆了去。

“就是她的胆子这么小,第一次带她出门还是这种秋弥,我估计她可能会被吓坏。”

沈母好笑地摇了摇扇子:“胆子这种东西,一直关在家中是练不出来的,多出来走走也就有了。”

“她不会骑马,活动区域就是在秋弥之外的居住区,更没甚危险。在人多的地方多走走、多看看,等习惯了也就没事了。”

沈母并不介意自己的孙女性子软,比如说沈云研和沈云婉,但是她介意她们没有主见。

作为一个刚从边关回来的诰封夫人,她也没耐心一点点去调.教一个金钗之年的孙女,所以,就直接拎出来下两剂猛药,看看效果。

让她说,这次新接回来的几个孙辈里面,只有那个独自一人到苏麻山请求庇护的琦姐儿,她看得最顺眼。

也是因为琦姐儿,她愿意给她们几个更多一点庇护,为她们所想几条退路。

但是,她们也需要明白,人总是依靠别人是不行的,依靠自己,才是以后生存与生活的根本。 ,,

第112章

在沈母身后的马车中, 沈云婉目光清冷地看向马车窗外,沈云约低低地垂着头,手指紧张地不停搅着手中的帕子。

在两人身边, 婢女们则深深地垂着头, 动也不敢动一下。

在车马队伍的中前方位置,几位皇子则坐在高头骏马之上,环绕在帝王车驾的周围。

几千人浩浩荡荡, 人欢马嘶, 旌旗蔽日。

晋绍杭作为皇子中的老大, 他挺直腰杆,面色严肃,尽量做到一丝不苟。

作为马背上的爱好者,他自小擅长骑射, 也因此在得知今年会有秋弥后, 他早就开始斗志昂扬,觉得这是自己在父皇和百官面前洗刷自己之前无能形象的发光场。

眼见着时间已至正午,车驾暂时停下, 让队伍暂时歇息并筹备午膳。

晋绍杭看向几位弟弟道:“你们若是累了,可以到马车上歇上一歇,下午还有一半多的路程呢。”

听得这话,原本还在疼得直抖腿的四五两位皇子,均不约而同地停下了动作。

“多谢大皇兄,我辈男儿, 不应为这点小小疼痛就被打垮。”晋绍琼拱手。

他是继后之子, 是最有希望竞争皇太子之位的几位皇子与之一, 绝对不能在这种情况下掉链子。

晋邵信略作思忖了一会儿, 却是点头应下了好意:“那我等用过午膳后, 便去马车上小憩一会儿吧,接下来就麻烦几位兄长。”

他本就不算多么勤快人,只是之前晋绍琼做什么事都喜欢拉着他。他这若是在马背上再磨一个下午,那他的大.腿就真的不能要了。

而且,现在早早退下休养,明日秋弥时才能以十足的精神出场,拿下最好的成绩。

晋绍琼:……

他回头看了眼这个背叛他的四皇兄,眸色不悦,却还是在思忖过后,跟着开口:“那我也去小憩一会儿,等到睡醒后,再与几位兄长一起骑马。”

晋绍杭勾起嘴角:“合该如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