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5章(2 / 2)

龙啸大明 木林森 5675 字 1个月前

从去年开始,洪承畴就在山西、陕北等地主持屯田事务,洪承畴在明朝时就在陕北为官多年,也搞过屯田,因此也是架轻路熟,首先招募了大量流民,发给粮食,建造房屋让他们定居,然后组织他们开垦荒地。其实山西、陕北的大部份土地都不是荒地,只是年年战乱,被荒废了,现在有官府出面组织,农民们自然肯干活。

于是在开春之后,洪承畴又发给他们种子耕种,因此很快就开垦了大量废弃的田地。不过由于山西、陕北等地荒废太久,不是一二年时间能够恢复的。而这时北京的调令,也发到了山西。

虽然洪承畴在山西、陕北付责屯田,但南方的战事情况,他到是都知道得十分清楚。因为洪承畴心里明白,以目前清廷的力量,还不足以平定整个南方,而一但南方的战事吃紧,多尔衮肯定会再派自己去南方坐镇,主持大局,因此在办理屯田事务的同时,他也一直都在关注着南方的情况,当然多尔衮也会把南方的详细情况都发送到山西,让洪承畴能够全面了解南方的战况。

而洪承畴一接到调令,就知道自己等着的事情来了,在回归北京的路上也在思考着应对南方局而的办法。结果他刚一到达北京,就立刻被多尔衮招入宫中。不过这时洪承畴心里也有了底,因此也胸有成竹的随着下诏的太监进了皇宫。

第四卷 纵横篇 第四十一章 洪承畴复职(上)

“老洪,现在的情况你应该都清楚,客气话就不用说了,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吗?”在洪承畴进宫参见礼毕之后,多尔衮挥了挥手,屏退了左右侍奉的太监宫女,然后单刀直入,奔向主题。

洪承畴现在也知道多尔衮的脾气,因此也不以为怪,道:“回禀摄政王,如今江南的局势,并非不可为,依然于我大清有利,当务之急,是先安抚吴、尚、耿三人。只要这三人安稳下来,那么我大清扫平江南,统一天下,也就指日可待了。”

多尔衮点了点头,洪承畴确实是一下说到点子上了。因此道:“老洪,你说的很对,说实话这件事情是阿济格不对,做得实在有些太冒失了,不过依你看,要怎么样才能安抚住他们呢?”

洪承畴道:“依臣之见,吴、尚、耿三人所求,不过是想要掌兵,得地,自守一方,为封疆大吏,并无造反自立的野心,因此朝廷不妨满足他们的这些要求。现在南方尚在大半未曾平定,而且拥立数名前明余藩为主,可以让他们带兵进剿征伐,以助我大清尽早平定南方。”

多尓衮沉默了片刻,道:“老洪,当着你的面,我也不隐晦什么,你说得办法我也想过,确实是一个可行之策,但万一这三个人占领南方之后,有了地盘,兵力,不仅是自守,而且还成为割据一方,那又怎么办呢?”

洪承畴微微一笑,道:“摄政王的但心自然不无道理。不过吴、尚、耿三人合则力强,散则力弱,我们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,将其分化散开,亦不用害怕他们有异心。而且如今我大清的首要劲敌仍是浙江的商毅,其他人均不足为滤,就算日后三人都有割据自立之心,我们也可以将其逐个击破。”

多尔衮眼睛一亮,洪承畴说得确实有道理,现在吴、尚、耿三部合兵共有二十余万,确实不容小视,但把他们三个分开,兵力最强的吴三桂也不过就是十余万人马,对清廷的危胁也就大大降低了。而尚、耿二部都只有数万人人马,更是不足为虑。

洪承畴又道:“依臣之见,莫如让吴三桂提兵去收取四川之地。令尚可喜出兵,进取两广、福建,令耿仲明出兵进取湖广,使三将各自分散,不能合力,而且这三路之中,均派朝廷兵马协同,如此一来,就算三将夺占了地方,亦不敢有轻举妄动。”

多尔衮点了点头,洪承畴果然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,想出来的办法也确实可行。他知道现在四川遍处西南,现在被张献忠的大西军占领,把三降将之中实力最强的吴三桂派去攻取四川,不仅是把他从江南战场调开,正好可以让他去和张献忠硬拼。虽然大西军的战斗力远不如商家军,但也比一般的明军强得多,而且这时张献忠在四川己经营近三年,立足己稳,拥兵不下十万,而又占尽四川的险要地利,未必可以轻易攻取。

一但吴三桂远征四川,在江南战场只剩下尚、耿二人,也就确实不足为滤了,虽然尚、耿二部合兵也有十余万大军,但他们军队的战斗力远不能和吴三桂相比。而且吴三桂部是以过去的关宁军为核心,不仅战斗力强,而且是吴三桂的嫡系部队,忠心可靠。如果吴三桂扯旗造反,他们也一定会跟随。但尚、耿二部的核心兵力却是由关外的辽东汉军和汉旗组成,老小现在都己迁到北京一带定居,假如尚、耿二人真的反判,他们也不会跟着。因此只要是把吴三桂和尚、耿二人分散开,尚、耿二人根本就不敢和清廷对抗,只能老老实实为清廷效力。

而吴三桂失去了尚、耿二人之后,也等于拆去了两臂,声势必然大跌,也未必敢轻易和清廷反目。同时清廷还可以派出一部份兵马,随吴三桂一起征川,可以趁机占领一部份四川之地,不让吴三桂独霸川中,进一步制衡吴三桂的力量。

因此只要以后清廷措施得当,再别做出阿济格那样的蠢事来,完全可以把三将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,既满足他们掌兵据地的愿望,又可以把他们控制在清廷的掌握之中,同时又朝中的满州权贵也有所交待,毕竟三将只是在偏远地区,不是在朝廷的中枢。

而且洪承畴说的最有道理的就是,现在清廷最大的敌人是商毅,只要把商毅打败了,那么其他人那还不是手到擒来了吗?不过多尔衮却又有另一个担心,道:“如果他们几个和商毅勾结起来,又怎么办呢?”

洪承畴摇了摇头,道:“这三人都己是降清之将,商毅素以明室为正朔,未必能信任他们,而且三将也自知自己难以取信于人,也未必敢轻信商毅,因此就算他们几人和商毅勾结起来,最多也是互不相攻,但要说攻守同盟,恐怕难以形成。何况我们还可以从中挑拔取事,令他们互相攻击。因此并不足为惧。”

多尔衮一想也对,说穿了就是商毅和吴、尚、耿三人之间缺少信任,这也就没有深入合作的基础,因此就算是他们会连合起来对付清廷,但这种联盟也是不稳定的,清廷也完全可以从心挑拨离间,拆散他们的联盟。

洪承畴接着又道:“现在商毅困守浙江一隅,如果他想要扩大自己的实力,只有两条路可走,一是沿长江北岸西进,收取湖北之地,二是沿海南下,攻占福建、广东。但无论他选择那一条路,都势必会和尚可喜、耿仲明发生冲突,因此他们根本也不可能形成联盟。而吴三桂虽然和商毅没有利害冲突,但一个在西,一个在东,远隔千山万水,就箅是结成联盟,也不可怕。”

听完了洪承畴的讲话之后,多尔衮也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,其实在这段时间里,多尔衮也一直都在思考如何处理吴、尚、耿三人的事情,他当然也倾向于对吴、尚、耿三人进行安抚,继续让这三人为清廷效命,但又不能对他们让步太多,让他们觉得清朝很好欺负,从而助长了他们的气焰,只是这个尺度多尔衮始终把握不准。但洪承畴的这一番安排确实是洽到好处,不仅给吴、尚、耿三人下好了这么一个大套,就连商毅也被计算在其中,果然不愧是老谋深算之人。

压了这么多天的心理包袱终于被搬开了,多尔衮也只觉得心情畅快之极,在笑了一阵之后,多尔衮又道:“老洪,那么你看南方的形势我们又应该怎么办才好呢?”

洪承畴听了,也不由精神一振。其实在洪承畴看来,吴三桂、尚可喜、耿仲明这三个人并不难对付,尽管他们手握重兵,但却缺少赖以生存的根基,而且三人都是从明朝降清的人,整个南方对他们都缺乏信任基础,因此他们一但脱离了清廷的支持,很难在南方求得一席安稳之地,现在的这些做法,只不过是在这乱世之中,趁机挟要,为自己谋取一些好处,因此对他们可以给一些甜头,但该严厉时依然要严厉,所谓宽严并济,到也不难控制。毕竟现在的清廷,可不比当初的明朝。

而让吴、尚、耿三人能够拥兵自重的根本原因,还是在于在南方还有一个足以与清廷相抗衡的势力存在,因此三人才能够巧妙的利用双方互相牵制对持的矛盾,在这个夹缝中左右逢源。因此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的办法就是击败商毅的力量,致少也要先限制住商毅的势头。这才是目前的重中之重。

在山西、陕北办理屯田的时侯,洪承畴就是以江淮战役、南京战役这两次战役为基础,并且结合现在南方的战事进程,认真研究商毅的战术特点,揣摩商毅的战略布局,从中寻找应对的办法。从山西回到北京的路上,洪承畴已经想出了一个成熟的方案来,因此洪承畴也自信,只要清廷按自己这个方案实施,一定可以击败商毅,攻克浙江,进而扫平江南,统一天下。

听多尔衮终于问到了重点上,洪承畴立刻道:“回禀摄政王,现在南方的局势虽然混乱,但依然是对我大清有利,不过商毅其人,精通兵法战守之策,麾下商家军,骁勇善战,兼善于火器之技,而且在浙江深得民心,并非一战可取,因此不可操之过急,唯有循序渐进,方可取胜。”

多尔衮当然知道洪承畴这是话里有话,因为上一次南征的时侯,洪承畴就曾经提出过反对意件,认为这次南征是无法扫平南方,应该缓推二三年进行,但自己没有釆纳,而结果却正如洪承畴预见的那样,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总算是攻下了南京,但要说扫平南方,确实还无法实行。因此洪承畴再次提醒自己,不能急于求成。当然也是含蓄表示,如何要启用自己,就一定要依自己的步骤来。

不过占领了南京,灭亡了弘光朝廷和潞王监国,多尔衮的目地也达到了,扫平南方的事情,确实也不用急于一时。因此也点了点头,道:“老洪,你尽管直说吧,我会尽量按照你的耍求去办。”

第四卷 纵横篇 第四十二章 洪承畴复职(下)

得到了多尔衮的答复之后,洪承畴立刻道:“南方的局势,其实关建在于南京。虽然商毅精通兵法,商家军骁勇善战,但以浙江一省之地,始终无法与全国相抗,而南京之地,正好可以遏制浙江向外发展扩大,只要南京一日在我大清的掌握之中,商毅的势力就难以得到扩展,因此商毅也必然会想方设法,复夺南京。依臣估计,就在今年以内,商毅必然会向南京发动进攻,以求复夺南京,向外扩张。”

多尔衮听了,也颇有茅塞顿开之感,虽然他也知道南京的位置很重要,但更多的是从政治影响力上面去考虑,因为南京是明朝的两都之一,又是南明弘光朝廷的都城,政治影响十分巨大。而洪承畴却是从战略战术方面去考虑,也让多尔衮清楚,南京是遏制商毅扩张的关建,因此多尔衮又问道:“老洪,你怎么就能够断定,商毅会在年内进攻南京呢?”

洪承畴道:“因为商毅向湖北进军了。”

多尔衮顿时也来了兴趣,商家军进军黄州,挺进大别山区的消息,多尔衮当然知道,老实说,他确实有些不明白,商毅这一招有什么作用,虽然湖北地区确实是清军的薄弱环节,但也不和商毅现有的地盘相连,派出去的是一支孤军,后勤供应得不到保障。而且按照用兵的常识来说,都是应该尽量集中兵力,而商毅却偏偏是在分散自己的兵力,这不是非常奇怪吗?

不过听洪承畴这么一说,多尔衮好像有些明白了,又问道:“商毅向湖北进军,和攻取南京有什么关系呢?”

洪承畴打开地图,在杭州、扬州、黄州这三个位置上用手指一划,多尔衮这才看清这三个点形成的一个三角形的中间位置,正是南京。杭州、扬州分别在南京的东南和东北方,而黄州正好位于南京的正西方,加上商家军这时己经攻占了南京对岸的和州、滁州,己经完成对南京的包围之势。

多尔衮也是精通兵法的人,只是过去一直局限在东北一隅,大局观不强,但被洪承畴这么一提示,立刻就明白过去,原来商毅进军湖北的举动,确实是在为复夺南京而开始布局了,原来进军湖北,可以切断南京的西面的援军,完成对南京的包围,因此也禁不住吸了一口凉气,这一招确实是太高明了。

而洪承畴这时又道:“因此我们在南方,先不要急于向浙江进攻,而是要趁着商家军在湖北立足尚未稳定,将商家军彻底从湖北肃清,这样一来,南京才能够稳入泰山。而我大清一面稳守南京,一面趁机进军福建、广东,对浙江形成南北夹击之势,那么商毅就只能困守浙江,难以施展。而我大清则可以进取南方其他各省之地,北方屯田聚民,发展生产,训练士卒,并多靠火器战船等军器之物,等二三年之后,兵精粮足,军器齐备,就可以一举攻克浙江,为大清统一天下。”

多尔衮也听得频频点头,其实这一套计划和洪承畴在南征之前提出的方案差不多,就是先发展自己,然后以全国的人力物力优势去和商毅拼消耗,硬生生的把商毅给耗死。而且现在实施这一方案的条件,比南征前更好的是,南京己经被清军攻占,可以牢牢的挡住浙江的发展方向。

不过多尔衮对南方的地理情况也是下过一番研究的,立刻就知道,下一步攻占广东、褔建,则是继肃清湖北的另一个关建,因为向南发展,是商毅唯一的可行之路了,但广东、褔建好不好打,可是关纟到全局的成败。因此多尔衮又问道:“老洪,褔建与浙江相连,而且己经有一个唐王朱聿键在福建称帝,万一他们和商毅连成一气,我们想要夺取福建、广东之地,恐怕也不那么容易吧。”

洪承畴笑道:“这一点摄政王尽可以放心,朱聿键仍是太祖皇帝二十三子定王朱柽之后,本是明室远支,难以服众,能在福建称帝仍然依靠郑芝龙之力,恐难有大做为。”

多尔衮点了点头,道:“我到是听说过郑芝龙这个人,听说此人在褔建、广东一带颇有势力,与商毅相似,是真的吗。”

洪承畴道:“回禀摄政王,郑芝龙仍是海盗出身,于崇祯元年(1628年)受明室招安,坐镇闽海,戎守海防,多于其他海盗,海外夷人交战,通贩洋货,内客外商,称雄于海上,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者,不能往来。岁入千万计,以此富可敌国。然后以海利交通朝贵,寖以大显。”

多尔衮听了,心中忽然一动,立刻想到了另一个问题。自从清廷入关之后,一直战事不断,北方的社会生产被破坏得十分严重,而南方的漕运也被截断,因此清廷的财政收入非常困难,能够连续发动南征,全靠着关外的底子,但现在也差不多全用光。库里没钱,也让多尔衮觉得非常头痛的另一个问题。

这次攻占南京,本想取南京府库的钱粮物资为己所用,缓解一下清廷的财政困难。但商家军在南京抵抗了一个月,府库的钱粮物资也搬走近半,再加上现在南方依然未平,在南京获取的钱粮物资几乎全部都充为军用,送到北京来的寥寥无几。而江南最富的江浙之地,却在商毅手里,清廷是可望而不及。

现在多尔衮突然听洪承畴说郑芝龙通贩洋货,岁入千万,富可敌国也不禁大为动心,如果能够攻克福建、广东,夺取郑氏在福广之财,不仅南方的军费有了保障,而且还能支助一部份北京朝廷所用,同时也可以对浙江形成南北夹攻之势,实在是一举三得的妙招。

就在这时,多尔衮发现洪承畴的嘴角也带出了一丝笑意,顿时明白,洪承畴刚才有意提到了广东之财,其实早就有这个打算了。因此也笑道:“老洪啊,原来你早就在打福建、广东的主意了。不过听你这么一说,这个郑芝龙颇有实力,而且他既然奉立朱聿键,显然是要和我们为敌,到也不好对付啊!”

洪承畴微微一笑,道:“摄政王请放心,臣深知郑芝龙其人,并无忠义之心,拥立朱聿键,不过是借拥立之机,扩充自己的势力,并非心向故明。而且其所长者,在于水战,而短于陆战,因此不难图之。”

多尔衮道:“但如果郑芝龙和商毅联手,怎么办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