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2章(2 / 2)

龙啸大明 木林森 5325 字 2个月前

安抚的决议确实下来之后,多尔衮也松了一口气,总箅是把这件事给摆平下来了,当然俱体的工作事务,不会由多尔衮亲自去做,经过了思考之后,多尔衮决定,让陈名夏来付责这件事情。毕竟陈名夏等人都是汉官,让他们去安抚汉人,当然更合适一些。万一那个满族官员来个阳奉阴违,那可就麻烦了。

而陈名夏接令之后,也十分高兴,立刻踌躇满志的上任去了。

第五卷 飞天篇 第二章 应对

就在清廷下旨,对北京百姓进行安抚之后,多尔衮又立刻下令,招洪承畴入见,商议军务。

北京动乱发生之后,洪承畴也奉旨率领本部的新军进入北京,平定这一次动乱,在动乱平息下来之后,多尓衮也没有让洪承畴回去,而是让他将人马就驻扎在北京的西南郊外。一方面是动乱平息之后,还要稳定一段时间来稳定,另一方面多尔衮也要向洪承畴了解一下新军训练的情况。

多尔衮心里十分清楚,这场动乱是南京政府在背后组织、谋划。那么这个消息很快就会传到南京去,而商毅一但收到这个消息,他绝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的。因此现在也有必要了解一下,新军的训练达到一个怎样的水平,是否可以出战了。而如果中华军向清廷发动进攻,会选择从那里动手,清廷应该怎样布置防御。

现在清廷的兵边布置是:在边境的主要分南阳、徐州、济南三个地区驻守。驻守南阳的是怀顺王耿仲明部,总计兵力为八万余人;驻守徐州的是顺郡王勒克德诨,兵力为十三万左右;驻守济南的是侥余郡王阿巴泰,兵力为十万余众。

另外清廷在西安还布置五万人马,由尼堪率领,一来是驻守西北地区,二来也是防备吴三桂的川中人马。而在天津也驻守了六万人马,以防中华军再从海路进攻,同时还在辽东也驻守了十万人马。而在北京周边地区,驻军约有二十余万。也形成以北京为核心,向外围散放的兵力布置。

而被清廷寄于厚望的新军现在共有九万三干余人,比当初扩大了二万余人,共分为六个营,俱体的番号和分布为:

神武营:由满八旗组成,共计兵力二万人,配有火枪一万五千支,火炮四百余门,统领是宗室洛托,现在驻守北京周边;

神威营:由满蒙八旗组成,共计一万五千人,配有火枪一万一千支,火炮二百八十余门,统领是阿巴泰的幼子岳乐,现在驻守济南;

神勇营:由满蒙八旗组成,共计一万五千人,配有火枪一万一千支,火炮二百八十余门,统领是代善的孙子巴尔楚浑,现在驻守徐州;

神兵营:由汉军八旗组成,共计一万三千人,配有火枪八千支,火炮二百二十余门,统领是李永芳的三子巴颜,现在驻守南阳;

神工营:由汉军八旗组成,共计一万五千人,配有火枪一万支,火炮二百四十余门,统领是佟图赖,现在驻守北京周边;

神军营:由绿营军组成,共计一万五千人,配有火枪九千支,火炮二百二十门,统领是金维城,现在驻守北京周边;

全部新军一共拥有火枪六万五千余支,火炮一千六百余门,火枪比率为七成五,平均每万人拥有火炮一百七十余门。其中火枪的比率和中华虎贲军相差无几,火炮还要少一些。但像神武营、神威营、神勇营的火炮配置率要高一些,已经接近了万人两百门火炮的比率。

不过这些只是数字上的对比,而实际中,清军使用的火枪仍在六成以上是火绳枪,燧发枪的总数还不足二万支,但每种火枪到是都装配了刺刀。而火炮基本都只能发射实心弹和霰弹,开花弹、拉弦式手榴弹清廷始终还没有制造出来。但和以前相比,清廷的新军确实更接近于一支近代军队了。

看到这些数字,多尔衮也颇有些欣慰,这两年多的时间以来,清廷在新军上确实花耗了大量的心血,现在总算也是有了一些成效了。

在名议上,洪承畴是所有新军的总统领,但在实际上,他只能直接指挥神军营的这一万五千人马,而从中华军那边收降过来的教官营成员,现在也都在神军营里任职,也成为清廷的正式军官。李本深和赵岳都担任参领,其余分别担任千总﹑把总等职。

洪承畴当然也知道,清廷不可能把所有的新军全都交给自己统领,能给自己留下一个营的人马,就已经很不错了。在北京动乱发生之后,洪承畴率兵进京,等动乱暂时平息了下来之后,洪承畴驻军在密云县,维持北京周边地区的治安。对于北京内部对于这次动乱善后的争论,洪承畴心里虽然清楚,应以安抚为主,不可再施行强硬手段,但他同样也清楚,这不是自己应该参与的事情,因此对此也一声不吭。

不过对于逃到密云县的北京百姓,洪承畴还是尽量安抚,并使他们在密云地区安置下来,并给他们提供粮食和住所,差不多等于是建立了一个难民营,到了后来,差不多收容了约有七八万百姓。

等清廷正式下旨,赦免百姓,让百姓重新返回北京之后,洪承畴也立刻将这一批百姓,全部都遣返回北京,并如实向清廷报告了自巳收容难民的事情。

当然在清廷做出安抚百姓的决定之后,洪承畴的这些工作也受到清廷的大加赞扬,密云到北京还不到一天的路程,因此就在第二天,清廷的嘉奖圣旨也发了下来,加封洪承畴为一等阿达哈哈番,并招他入京面对。

洪承畴当然知道,这个时候招自己进京,绝不会是只为嘉奖自己安抚百姓的工作,恐怕也是战事的需要。在动乱发生之后,洪承畴同样也估计到了,中华军一定不好错过这个机会,乘机向清廷发动进攻,因此洪承畴在这段时间里,除了安抚百姓之外,也对目前南北的局势作了一番细仔的研索,做足了准备工作。

接到了多尔衮的传召之后,洪承畴立刻进宫,面见多尔衮。等进宫之后,洪承畴发现,多尔衮双眼深陷,面色憔悴,虽然头发不多,但也竟有些花白,也可以想象,这次动乱,给他带来了多大的压力。

等洪承畴见完礼之后,多尔衮也没有什么客气话,直接就道:“老洪,现在的情况你也清楚,你认为商毅会不会趁机来打我们?”

洪承畴道:“回禀摄政王,以臣看来,商毅必会发兵,来进犯我大清。”

多尔衮也点了点头,这一点也早在他的预料中,又道:“那么你认为,商毅会从那里开始发动进攻呢?我们又应该如何抵御呢?”

洪承畴道:“回禀摄政王,臣以为,商毅近年连续发动两场海外战争,恐怕在一二年内,无力全面进犯,因此这次进军,必会选择一二个地点,发动攻击,但俱体会从何处进攻,实在难以预料,因此当传旨边境各军,必须严加防守,不得怠慢,静观其变。”

由于清廷的情报网络受损,这大半年的时间里,对南京的情况掌握得并不是很清楚,只能按一般的常识来判断,这两年时间里,南京连续发动两场海外战争,虽然都取得了胜利,但自身也一定会受到相当的消耗,就算兵力损失不大,但钱粮物资一定消耗了不少,不可能在第三年就马上向清廷发动全面的进攻。因此多尔衮也稍稍有些安心,又道:“老洪,你认为在边境地区,还有没有必要再増加一些兵力呢?现在京师一带,还是有一些兵力的。”

洪承畴摇了摇头,道:“臣以为暂时不必,现在边境各处的兵力,自保应是有余,不用来多加人马。大军一但调动,商毅必有警觉,因此也会避实击虚,何况就算是给边境各地增加一两万兵力,也不过是杯水车薪,用处不大,因此不如集结兵力,静观其变,等找准了商毅的进攻方向之后,再作决定。”

顿了一顿,洪承畴又道:“何况现在北京动乱刚刚平复下来,人心尚未安定,难免不会有人趁机举乱,集众闹事,因此京师重地,不可不留重兵驻守,以备不测之需,京师之兵,不可轻动。另外朝廷可以派人说动吴三桂、尚可喜,让他们两人从商毅的侧后方发动进攻,以牵制商毅的兵力。”

多尔衮也点了点头,这也正是他所担心的,北京动乱虽然是被平息下来,但满汉之间的矛盾却仍然十分尖锐,北京的局势是控制住了,但很难说其他的地方会不会出事,清廷入关才五年的时间,基础并不是十分稳定,人心也没有安服,由其是在南京向北方发动进攻的时候,难保在清廷内部没有人会举事影应,因此确实要保留相当的兵力,一但发生新的暴乱,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镇压,以免蔓挻开来。洪承畴果然还是老成持重。

另一方面,现在确实是让吴三桂、尚可喜他们发挥作用的时侯了,现在的清廷已经很难独立对抗商毅,不说是清廷灭亡,或者算是元气大伤,对吴三桂、尚可喜来说,也都不是好事,可不能让他们再袖手傍观了,在必要的时侯,甚致可以出让一些实际的利益,也要让他们出兵相助。因此多尔衮也道:“老洪,还是你想得周全。”

这时洪承畴又道:“商毅无论向南阳、徐州、济南何处进攻,都尚不足为虑,臣唯一担心的,还是他会从海上打过来。”

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三章 各怀鬼胎

多尓衮听了,也连连点头,其实他也最担心中华军从海上进攻。

经过了中华军的海上突袭辽东之后,清廷也开始意识到海防的重要性,于是也组建了自己的海军部队,但海军一直都是多尓衮的一块心病,而且现在清廷在天津,辽东地区布置了十几万的兵力,就是因为清廷的海军还不足以保护自己的海防。为此,在不久以前,清廷还刚刚购买了四艘荷兰的大战船。

尽管清廷任用了精通水战郑芝龙和朝鲜的将领李杜国,监造战船,训练水军。但海军可不像陆军,能够在短时间里成军,而且清廷的海军基础太差,无论是造船的工匠、水手、船员都十分缺乏,几乎可以说是一穷二白,凭空起楼台。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,很难组建出一支像样的水军来。何况清廷对郑芝龙还一直加以防备。因为郑芝龙本身就是被清廷骗来的,而且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和商毅一直形成联盟,在收复南京的战役中,郑成功出兵收复福建,也起了一定的作用。

在这种情况下,清廷当然不可能绝对相信郑芝龙的。只是现在海军之面确实没有人能取代郑芝龙,也不得不用他,但一直对他加以防范,由其是在上船的时候,一定对郑芝龙进行严密的监视。毕竟海上不比陆地,一但郑芝龙架船出海逃走,清廷还真就只能望洋兴叹。

郑芝龙也清楚自己的处境,虽然现在他是龙搁浅滩,但他的阅历、见识、眼光在这个时代还是十分突出的,由其是上了清廷的当之后,更是増涨了许多教训,因此也看得出,现在清廷并不是南京政府的对手。自己留在清廷,恐怕难有好结果。

这到并不是说商毅击败清廷之后,会把自己当清廷官员处死,因为看在郑成功的面子上,保住自己的命还是可以的,但清廷会不会放过自己,还很难说。毕竟现在清廷重用自己,是实在没有办法,一但到了灭亡的时候,很有可能会先把自己干掉,也说不定。

在清廷的这些时日里,郑芝龙也不是没想过要逃跑,由其是受命出任水师提督之后,更是觉得机会来了,只要是到了海上,自己可就是龙归大海了。但清廷也早预料到这一手,对他的监视也更为严密,毎次出海的时候,几乎就像是押犯人一样,随时都有六七个人围在郑芝龙的身边,稍有举动,就立刻有人过来阻止也让郑芝龙意识到,自己根本就一点办法都没有。

在这种情况下,郑芝龙也决定暂时放弃逃路的打算,而是全力先取得清廷的信任再说,因此在组建海军的工作中,也十分努力。现在已经训练了五千多名水军士兵、水手、船员等,并从民间搜罗到多种船只一百二十余条,又监造了三十余条船只,至少也使清廷的海军初建规模了。

不过现在清廷海军的战船中,基本都是二三百料的小船,四百料战船只有几艘,再大的就基没有,这是因为中国北方的造船技术远远落后于南方,而监造的战船也多是小船,因此基本没有多少战斗力。不过在这段时间里,朝鲜的将军李杜国也监造出龟甲船二十条,其中有三条体形较大,其余和当年李舜臣所用的一样。加上后来朝鲜又向清廷进贡了五条龟甲船,现在清廷一共有二十五艘龟甲船了。

多尓衮也曾亲自赶到天津,观看过这种龟甲船的训练,到还十分满意,也对龟甲船寄于了厚望,因此也下令,将龟甲船单独编成一支舰队,都交给李杜国指挥。

在商毅出兵进攻马尼拉的时候,多尔衮曾把郑芝龙和李杜国都招到北京,一方面是询马尼拉的情况,另一方面也是了解海军的情况。

当时李杜国可是踌躇满志,信心十足,认为有了龟甲船之后,不必害怕中华军的海军,甚致向多尔衮请令,要带着龟甲舰队去进攻中华军在登州的海军基地。但郑芝龙的看法和李杜国刚刚相反,现在清廷的海军仅仅只是刚起步,根本不可能是中华军的对手,龟甲船根本就是华而不实,并不可大用,如果冒然进攻必败无疑。

其实郑芝龙故意把龟甲船贬得一钱不值,其实是用的激将法,希望多尔衮能让李杜国带着龟甲船出战一次,因为只有等李杜国被中华伏波军彻底打败了,清廷才能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,说不定会放松对自己的监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