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章(2 / 2)

法医恋人 尹剑翔 2625 字 21天前

“刘老师,殷寻的父母死后,他的学业没有受到影响吗?他是不是也要去勤工俭学赚些学费?”

“这件事我曾经问过他,如果他愿意,学校里就可以帮助他联系勤工俭学的岗位。但他说这个不用担心,他会自己去找一些兼职做的。不过,除了摄影,我真的没见他去哪里打过工。”

“那他的钱?”

“据传言,他有个挺有钱的朋友,一直在资助他们兄妹上学。”

“朋友?男朋友还是女朋友?”

“你别在意,这都是当时学校里的传言,并没有能得到证实。你也知道,像他那样的帅哥就像是影视界的明星,受关注的程度肯定很高,各种传言也自然不会少。”

“嗯,谈了这么久,是不是耽误您的时间了?”

“没有。姑娘,既然你能为了殷寻来到他的学校里,我想也是个有情人,不过,有些话我也不知道当讲不当讲。”

“您说!”

“一个人不管生死,只要保存在心里就是幸福的,有时该放下的也应该赶快放下,去寻找新的爱情吧,那也很重要。”刘老师的语气很实在,虽然这些话,石秀美在四个月前就已经劝过我了,但我还是从心底感谢这位老师。

“谢谢您,刘老师!”

“对了,我这里有一段殷寻当年主持节目的视频。那是有一年的元旦晚会,节目从头到尾都是他策划的,而且他还当了主持人。”刘老师说着,从抽屉里拿出了一个放cd的盘盒,找了找,然后从其中抽出了一张来,“就是这张。”

我接过了那张光盘,看了看,是dvd刻录盘,上面用黑色的板画笔写着“元旦节目集锦”几个字。

“刘老师,这张盘能不能借给我刻一张?”

刘老师对我笑了笑,“送给你吧,我还有备份。”

“那就谢谢您了!”这恐怕是他留给世间唯一的一段印记了,我此刻真的想马上打开那张盘,体味他那时的音容笑貌。

我曾经无数次地想过,梦过他,虽然有照片,但那种形象并不立体。现在终于有了机会,只不过这种机会实在是来得太晚了。

3

当我回到酒店时已经是傍晚了,正好赶上大家聚餐。一顿热闹后,女同事们三三两两嚷嚷着想去购物,我不爱上街购物,想尽快看看殷寻的视频,但是几个女同事三劝两劝硬是拉着我上了街。

海拉尔的冬夜,没有s市的喧嚣,但也不是毫无生气,在这里抬头能看见繁星,让人很惬意。同事们在商场里到处转着,多是些服装、首饰和化妆品的专卖店。这些东西s市都有,不知道她们为什么在另一个地方还能这样饶有兴致地转来转去,女人真的是很奇怪的动物。

在一个大型商场内,没想到这里的一楼是一家综合性图书超市,女同事们都嚷嚷着要去二楼看看,我告诉她们我想去看看书,看完就在这里等她们下来。几个女同事拿我实在没办法,撅了撅嘴踏上了滚动电梯。

原来我是个不爱看书的人,但是自从认识殷寻后,我养成了一些阅读的习惯。没有想到,文字却总能让我的心头感到一丝温暖。在四个月里,我不断阅读各种国外的文学作品,感动的、伤心的、惊心的、震撼的,这些文字带给我的感觉好极了。

中国的书店到哪都一样,人很少,即便有些人买书,也都只集中在教辅书的专区。当然,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看的多买的少,在一层的图书大厅里,只有几个人站在书柜前看书,结账的柜台前冷冷清清的。

我走到了右方的拐角处,那里是新书的展示区。我走过去随便翻了两下。

《背着具女尸走遍大半个中国》、《盗墓笔记》、《穿越皇后》这几本书赫然摆放在了显眼的位置上。

我拿起来翻了翻,不过是些拿假事当真事说的小说而已,怎么书店里净是这些书呢?我失望地把这些书放下,转过头来,径直向里边走去,而转角处的一个巨大的广告牌吸引了我的注意。

《暗访》第五卷,残酷大结局!

《暗访》第五卷?这部书稿在殷寻的死亡现场根本没有找到,肯定是出版社找枪手代笔的。

广告牌旁,是一个方桌,方桌上摆满了这本书。书封面的整体设计和前四卷无异,只是大结局三个字是用血红的颜色,让人感到了一种惨烈感,作者署名仍旧是隐遁。

该死的书商!该死的枪手!我不屑地翻开了这本书。但当我看到书的目录时,我突然感到了一阵眩晕。

目录中的章节是这样安排的:

一、不寻常的火灾

二、离奇的交通事故

三、血窗

四、白塔下的黑交易

五、我的结局

这正是殷寻在被杀前调查的内容,不可能是有人代笔的。

我立即付钱买了一本,便走出了书店。坐在商场一楼大厅的休息区里,我翻开了这本书看了起来。

不会错,这是殷寻的手笔!即便是有枪手,但文笔是仿造不了的!书的质量一点儿也没有下降。

书中的故事虽然用的是处理过的地名和人名,但就是四个月前发生的故事,这应该就是几个月前,在殷寻被杀的住处里丢失的书稿。但是,之前田建立曾说出版社并没有在殷寻被害前收到这份成稿。如果不是出版社故意隐瞒了殷寻曾经把稿子发给过他们的话,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了,凶手取走了这份稿子,并且把书稿发给了出版社,想要从中骗取出版社的高额稿费!难道凶手真的另有其人,而他杀人的动机就是为了夺取这份书稿而获得高额的稿费?

但是,这种推理依旧不能成立,因为凶手在杀害殷寻后,肯定会料到警察能找出这家出版社,那样的话即便是寄出了书稿,也不可能得到稿费。

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我已经没有耐心再把这本书翻下去了,干脆直接打开了这本书的最后一页,想看一下最后一章的内容。

这本书中,作者是这样安排自己的结局的,他将最后的暗访结果公之于众之后,便过起隐士的生活,和这个尘世再也没有关系。

我仔细读了最后一章,发现了书中的最后一句话很简单,很耐人寻味。

这样近却那么远!

文章的最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文字?它跟前边的文字,毫无关系,像是在特意向谁传达着某种信息。

我抱着这些疑问,突然想到了他开的博客,便拿出手机连接了网络,登上了《暗访》的博客。

在最后一次联系后,他的博客就已经停更了,事发后我也没再登录过。

但是,此时我发现他的博客竟然又更新了,是在三个月前更新的,博客的内容就是他书的最后一句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