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1章 明局(1 / 2)

大唐 荆柯守 3335 字 14天前

刀光剑影,喊杀连天。

巴陵城外,唐军发起连绵不断的攻击,但是城中区区二千余人,却组成血肉的长城,拚死顽抗。

萧铣立在城墙上,再无从容,面色凝重。

城外广阔的平原上,唐军旌旗似海,一层又一层,杀气冲天。

目光扫过了疲惫不堪的僧兵,以及士气低落的帮众,萧铣本是极聪明的人,心中已经知道了杨宣凝的打算。

这时,城外的兵马,已经扩大到了三万,而且,还在陆续的增援。

一开始,攻击的力度不大,其实就是怕僧兵见势不妙,而立刻出击逃亡,以僧兵之武功,还有许多高手为先锋,别的不说,半数可冲出重围。

但是现在,已经连经十日,杨宣凝好整余暇,不断运来兵员,进行攻城,烈度并不大,几乎等于实战练兵。

但是烈度不大,是对唐军总体规模来说,对二千僧兵,二千帮众来说,这几乎就是连休息也不得休息的无日无夜的大战,十日一过,僧兵已经折损了五百,而本来士气不高的帮众,更是已经崩溃,再无战斗力量。

就算僧兵武功再高,僧兵也吃不了这样的消耗,现在人人筋疲力尽,伤痕累累,再想突围,已经失去了机会。

这就是杨宣凝的用心,现在时机越来越成熟了,如果再没有大变,之后几日,就是城破,并且全部歼灭之时。

萧铣眼望远方,这一刻,他无比的寄希望于奇迹出现。

“轰隆!轰隆!”一连串震天动地的巨响,城墙被投石机炸开一个口子,虽然城墙高十米,缺口不过二米,但是下面唐军,还是一齐喝采,使人震耳欲聋。

“轰,轰!”唐军敲起了一种有规律和节奏的异音,一下接一下,直敲进萧铣心中,这是进攻的战鼓。

唐军以三千为一单位的部队,开始潮水一样的移动。

萧铣冷哼一声,他二话不说,亲自拔出刀来,准备作战,如不能支持到事变之时,就万事都休。

杨宣凝坐在了一个人工堆积的十米高台上的御座,对战场情况一览无漏,但是他对具体的攻击不发表意见,毕竟罗士信才是专业人士,他作的更好,只是瞟了一眼徐子陵。

徐子陵目无表情,立于高台上观察战场,虽然他就在杨宣凝周围,但是那虎视耽耽的近卫,毫无掩盖的将精神力量集中在他的身上,他知道自己只要稍有异动,立刻就是死路一条。至于罗士信的近卫,也同样如此。

在军中搞事,实在太天真了,事到如今,他当然知道自己任何行动都已经失败,至于军中情报,杨宣凝根本不怕他泄露出去,事实上,越是知道实力,徐子陵越是心惊。

并且生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屈弊感,无论是杨宣凝,还是罗士信的一些动作,远超过他的想象之外,让他不得不明白自己与之的差距。

罗士信好整余暇的指挥着大军,掌控着数万人的进攻,兵法流畅,自己其实在隋军张须陀属下,虽然张须陀很重视自己,但是自己也不过是一员战将,论官位,只掌一千人,哪想到今日,手掌数万大军,攻城掠地,这是何等人生快意。

更加不要说,日后封侯拜将,攀上人生的颠峰,再说,自己在唐军中,虽然投靠不算早,以唐王的重视,成为第一大将的梦想就在眼前,想到这里,心中不由奋起万丈豪情。

除了缺少武将的杨宣凝,自己再也找不到如此高的起点,各势力之中,早有心腹大将,哪容得自己上位?

君臣相得,夫有何求。

一骑从军中策来,到了高台下,翻身下马,禀告的说着:“王上,沙伯被杀,洞庭水师大乱。”

徐子陵心中一动,向杨宣凝望了过去。

杨宣凝脸色变都不变,只是说着:“恩,寡人知道了。”

眼见杨宣凝连色都不变,甚至连批示也没有,徐子陵低头寻思,这些日子来,他跟着,也算是见识到了,细细的想来,却是灵光一闪,想明白了。

现在的大势之下,洞庭水师又算得了什么,别说沙伯被杀,就算是全军灭亡,或者被别人掌控,都没有丝毫动摇战局的分量。

只要取下巴陵城,失了根本之地的洞庭水师,无论是谁在掌控,都只有投降唐军,或者惨淡收场的结果。

这记骚扰之策,几乎是微风吹山,对洞察战局的人来说,半点意义也没有。

徐子陵心中泛起无能为力的感觉——因为他之前想到的策略,就是类似于此,但是只有身临其境,才知道个人的力量,在大局中是何等微不足道。如果就这点,那根本无法扭转大局了。

别动调动杨宣凝主力了,就算是支部也没有调出。

就在这时,又一批策骑而来,个个风尘,徐子陵直望上去,心砰砰直跳,他的预感,感知到了传达来重大的消息。

“禀王上,沈法兴举兵。”

“禀王上,秦琼兵变,遂安郡事变。”

“禀王上,杜伏威起兵历阳,攻向宣城郡。”

这三个消息,都是重镑炸弹,杨宣凝顿时为之色变,他想了想,然后柔声说着:“子陵,你可以退下了。”

徐子陵接近一流高手,耳目的敏锐度实是惊人,自然不由他在台上了。

眼见杨宣凝猛的立起,自有一种慑人气度,徐子陵不惊反喜,行礼而过,就告辞而下,下了高台,来到一处小流边上,望着滚滚河水,在二岸细草下奔流而过。

树木,早就被砍伐掉了,这段河道虽然不大,但是相对狭窄,而且春来发水,河水之上,浪翻水激,倒有点汹涌澎湃的味道,

更加重要的是,河水瞬息万变,就如战场和世情一样。徐子陵心神激荡,凝视着河水,以及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漩涡。

心中真不知道是喜是忧,只有一种无法言辞的惆怅感。

这时,取来地图的杨宣凝仔细端祥,遂安郡和余杭郡接壤,而宣城郡又兵指遂安郡,实有南下的模样。

本来他以为,沈法兴,实是不足为虑,原因也很简单,他现在造反,立刻就在江都边上,必受到了杜伏威、李子通、朝廷军、杨宣凝的唐军四重打击。

现在他敢于起事,实在太出预料之外,隋炀帝虽然屡战屡败,但是他的近卫军还有十万之众,难道沈法兴不怕朝廷军讨伐?

同样,杜伏威也有这个问题,杜伏威现在虽然夺取了历阳,但是也受到了朝廷军虎视耽耽的压力,在这个时间点上,根本不可能多发力其它,除非他知道朝廷军不会攻打于他。

转了几转,他心中沉思,然后又问着:“秦琼兵变,遂安郡的情况怎么样?”

他早知秦琼有些不可靠,但是人才难得,还是用上一用,虽然如此,但是也布置了不少的手脚,建安宋玉泉,是南方道家的领袖之一,自有子弟,又结合虚行之在军中的厂卫,而且军中根本都是自己缔造的,并无秦琼嫡系,按照道理来说,这个兵变实在发不起来呀,所以要仔细问问。

“禀王上,秦琼攻下遂安郡,收降二千兵,但是前日,突然之间召集众将,以降兵中骨干为号令,却将众将或杀或囚或收伏,幸亏宋玉泉先生,立刻入军,以王上赐予的号令,与厂卫,一起攻向秦琼,秦琼大败,这时郡外突来一支人马,真是沈法兴的军队,虽然宋玉泉反应迅速,但是一夜大战,也折损二千,现在郡中只有二千人,固守全军,还请王上速速派遣兵马支援。”来报告的人,是都尉,因此知道的很清楚。

“寡人知道了,你先退下吧!”兵法谋略到了杨宣凝这个程度,事实上一点就明。

秦琼得的降兵中,肯定有大批“有心人”,如此才能帮助秦琼夺权,可是秦琼为什么要叛逆呢?他不是傻瓜,应该看明白情况,就算他夺了遂安郡又怎么样,四处是敌,他仍旧走投无路。

这其中关节,真不明白,难道慈航静斋真有无上魅人大法不成?

但是这不重要,重要的是,这很明显,没有朝廷军方面的认可,是不可能如此的,隋炀帝不可能,那就是控制禁军的宇文家了?

如果得了确定的消息,朝廷军不会有动作,那沈法兴和杜伏威动手,倒不是不可能的事情,毕竟自己蒸蒸日上,连取数郡,眼见南方大势已成,这二人如果不想从此臣服的话,联合起来对手也是理所当然。